王祥群:更新安保理念 推动主动安保 实现持续安全

首先,感谢机场协会提供这样一个平台,能够在这里与业内的各位领导、专家进行深度交流,我感到非常荣幸。今天,我要做的发言主题是“更新安保理念,推动主动安保,实现持续安全”。


反思传统安保的被动工作局面

在传统的安保工作中,常采用的是一种“被动安保”的模式,其主要体现一是工作的前瞻性和预防性不足。比如:在安保工作中不注重研判形势,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,导致工作效率低下;又或者,处理问题时“头疼医头,脚疼医脚”,对潜在的风险分析认识不足,往往出现后果才后知后觉。


二是没有充分认识和贯彻“以人为本”。人是决定安保工作成败的关键,一般我们强调的主要是提升安保人员的业务能力,而对于考察其综合素质、培养其职业意识等方面,尚缺乏科学有效的措施。


三是安保工作的方式方法千篇一律。以安检工作为例,目前检查旅客的方式往往是无差别的,可以想象,常规的检查手段对大多数普通旅客是适用的,但如果面对的是怀有企图、准备充分的不法分子,采用常规手段就可能难于发现问题。


向“主动安保”出击?警钟长鸣

既然传统的安保方式存在着种种不足,那么如何改变才能满足日趋复杂多变的安保形势要求呢?我认为,首先要做的应该是转变理念,即要变被动为主动,在安保工作中争做“狩猎者”而非“钓鱼翁”,通过采取更加积极、主动的工作方式,牢牢掌握安保防恐斗争的主动权,争取将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。


一.应树立警钟长鸣的危机意识。

这种危机意识可以用几个成语来表述:一是“居安思危”,随着反恐形势日益严峻,针对民航的恐怖袭击随时可能发生。只有时刻保持危机感,才能充分利用“安”的时光,对于“危”的到来争取做到有备无患;二是“宁信勿疑”,既然恐怖威胁时刻存在,那么对于获取的各类情报就应该以实战状态迅速应对,用排除险情的行动来排除疑问,而不是将信将疑,用“后果”和“代价”来验证信息;三是“草木皆兵”,在安保工作中,要确保安全,就要“把所有可疑的人视为假想敌”、“把所有可疑的物视为爆炸物”,不排除疑点绝不放松警惕,更不轻言放过;四是“未雨绸缪”,等到恐怖袭击真正发生的时候,不管前期准备多么充分,都难免会付出一定代价。因此,力争最大限度的将恐怖袭击查控在萌芽状态至关重要,即使没有把握,也要做好足够严密的防范措施,严阵以待,不给恐怖袭击任何可乘之机;五是“先发制人”,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,只要我们的安保人员有意识、有能力捕捉到这些征兆,并且能够迅速加以控制,那么就有可能预先粉碎一场精心策划的恐怖活动,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;六是“警钟长鸣”,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针对民航的恐怖事件表明,我们的防线并非坚不可摧,某些环节依然存在漏洞和弱点,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,务必使所有人时刻保持警觉,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。


二.要建立务实缜密的防范措施。

安保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需要各个岗位、各个环节、各条战线联动配合,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。


第一,是加强情报信息的交流和预判。“以信息引领实战”是现代安保发展的趋势,也是落实主动安保理念的重要体现。机场的信息预判工作主要包括:多渠道搜集掌握情报信息,根据信息有针对性的部署或调整预案、措施;科学分析发生的问题,从中找出趋势和规律,制定有效措施在事前进行控制;加强各岗位、战线间的信息联动和预警,通过信息的快速流转,为完善措施、加强防范争取宝贵时间;以及通过运用行为模式识别等技术手段来提前发现和处置威胁,等等。随着恐怖袭击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机场安防“点多、线长、面广”的特点,情报的提前获知,各环节的及时沟通联动以及现场多角度的行为观察研判,必将成为将来最重要、最经济、最有效的防控手段。


第二,是科学配置实用有效的技防、物防手段。自2008年奥运安保开始,青岛机场除按局方标准配备安保设备外,还按照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,对部分已有设施进行了改造。例如:为防止大型车辆冲撞候机楼,在候机楼墙基、外围和入口外设置了大型混凝土防撞设施;为防止爆炸物及其次生危害,将候机楼公共区域的垃圾桶全部更换为防爆型,并在候机楼玻璃幕墙内侧加装了张力尼龙防护网,防止发生爆炸时震碎飞溅的幕墙玻璃导致次生伤害;为防止不法分子窥探安检流程,将安检通道全部改为封闭式通道;为防止过激旅客冲击机坪或航空器,在各登机口加装了可迅速关闭的防冲撞门;为提高围界的防入侵性能,在双围界内放养巡逻犬,利用巡逻犬全天候保持灵敏和警觉的特点,作为人力巡逻和视频监控的有力辅助手段,等等。


第三,是不断改进安保工作方式,强化安全保卫能力。目前,安全检查是保障航空安全最基本的手段,也可以认为是机场安保的最后一道关口。如何增强这道防线抵御威胁的能力,避免其势单力孤,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为此,我们在安检、护卫工作中分别提出了“怀疑+证实”、“侦察+控制”的理念,并从两个方面进行工作转变:

一方面是转变工作范围。安检工作不应只局限在安检通道内,应该“关口前移、提前预判、多层防御”。首先是发动广大员工,赋予每个人使命和责任,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安保技能培训,使每个岗位都成为安保工作的侦察哨和桥头堡,能够协助专职安保力量加强防控。同时,专职安保人员加强候机楼重点区域的巡查暗访,对可疑对象、可疑行为提前布控、识别和干预。通过采取这种多层次的防御模式,营造步步设防的高压态势,即震慑不法分子,使其知难而退,又扩大了防御纵深,避免安保防线过于单薄。、

另一方面是转变检查方式。即改变不分轻重缓急、青红皂白平均用力的传统检查方式,采用分级分类的方法,通过观察分析将旅客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,在符合局方规定的基础上,针对每个风险级别制定专门的安检流程。比如,对于在值机、待检环节发现的形迹可疑的旅客,或者在安检时发现携带特殊违禁品的旅客,将其分流到“高标准”安检通道,运用最先进的设备和最严格的手段,对其本人甚或随行人员进行深度检查,对毫无疑点的则进行一般的常规检查,以此实现科学分配检查资源,提高检查效能的目的。


三.应推动全员皆兵的安全责任。

李家祥局长曾反复强调,树立持续安全理念,实现安全发展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实。


对于机场而言,安保工作是一项整体工作,需要全员的共同参与。每个员工无论其岗位是什么,责任是什么,都承载着保卫机场的职责和义务,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,一边工作,一边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,并且都应该清楚的知道,一旦发现威胁或者发生突发事件,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。


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我们从去年开始大力推广全员皆兵的群防群治安全模式,通过明确责任义务,建立健全联动机制,分批次对员工进行“行为模式识别”培训,并将相关培训、演练纳入日常培训项目,力争使广大员工基本具备辨识威胁、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,力图把机场打造为一个坚不可摧的联防堡垒。


四.要运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。

安保工作是一项长期、艰巨并且动态变化的工作,需要不断创新、维护运行机制,才能保证整个系统不出纰漏。这需要我们对设备设施、制度规范、人力资源三项基础工作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。


一是要使设备设施始终处于最佳配置状态,象战场打仗一样,始终占有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,对敌方形成威慑。


二是要针对设备设施使用、员工行为等,配套相适应的、行之有效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。


三是要保证人员素质持续符合安保工作的要求。


以上三个方面不是独立存在的,应尽量高度重合(即同时具备),不重合的部分即是防范漏洞。比如:设备已经很先进,制度也很完善,但配备的人员素质不行,那么这个环节就存在着极大的漏洞和风险,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。为避免、减少以及修正、弥补这些不重合的部分,通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我们发现,可以运用“预警”、“防范”、“处置”、“提高”四项机制来不断完善和提升我们的安保体系。


“预警”在前面已经提过,就是通过情报分析,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威胁预警,给各个可能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发出信号,以争取时间完善预案,做好战备。


“防范”就是根据既定预案,认真、迅速的做好部署及各种准备,争取最大限度的将威胁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

“处置”就是在防范无效或事件突发时,按照成熟、有效的预案,凭借准确、迅速的临场应变来控制危机,把损失代价尽量降到最低限度。


“提高”是最重要的环节,即在事发之后,务实、细致的收集分析“防范”、“处置”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,从中找出硬件、制度和人员方面在实战中各自暴露的缺陷和不重合之处,然后不遗余力的、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和完善,从而使系统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。


谢谢大家!